后疫情时期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变化和对策
发布日期:2021-07-08 10:05 点击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近年影响最广、时间最长的应激事件。应激事件的影响取决于年龄、事件的严重程度,儿童和青少年是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灵最温暖的避风港。每次大的应激事件后对儿童的影响深远,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22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仍高达23%,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有50%~75%症状会延至成人。因此,新冠疫情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每个人以及家庭的影响时间、影响面是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挑战,尤其是疫情发布初期,对病毒情况一无所知,每天播报疫情感染信息,发布诊断、疑似、医学观察、死亡数,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快速地传播,使人不自觉地感到紧张、害怕、焦虑、恐慌。随着小区封闭性管理、停工停产,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影响,父母对疫情的担心(害怕家人、孩子感染)、不自觉地焦虑;青少年(中学生)焦虑、易激惹 ;儿童(小学生)害怕、恐惧不安;学龄前(幼儿园)烦躁、不好玩;婴幼儿(2岁以下)不能外出、躁人。宅家影响使儿童难于接受,生活规律(作息时间)打乱、心理焦虑、膳食营养减少、运动减少、体重增加等危险因素明显增加。同时戴口罩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是一种恶性刺激,他们经历拒绝、恐惧、焦虑到习惯的过程。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对心理的影响,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2020年2月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马弘教授主编《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50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和全国很多儿科医务工作者参与其中,在减少儿童和家庭心理紧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在2020年2月20日《儿科药学杂志》网络版首发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不同人群心理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建议”;3月5日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网络版发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家庭干预的建议”(专家共识),对缓解宅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压力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


疫情对儿童心理影响的国内外研究

总的来说国际上已关注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但是研究文章尚有限。印度调查了宅家隔离的儿童和青少年比非隔离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历了更大的心理痛苦(P<0.001),担心(68.59%)、无助(66.11%)和恐惧(61.98%)是隔离后最常见的感受。孟加拉国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有43%的儿童患有阈下精神障碍;30.5%的轻度障碍,19.3%的儿童患有中度障碍,而7.2%的儿童患有重度障碍。日本报道了疫情停课期间儿童和青少年5月份的自杀人数显著增加。意大利报道了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增加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分别有35.5%和41.5%的儿童表现出更强烈和更频繁的行为问题。法国报道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在COVID-19暴发期间居家隔离问题行为增加情况,中国湖北有2篇报道分别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宅家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明确提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增加,甚至武汉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明显高于黄石。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在疫情期间做了1项对医务人员及其子女心理影响的全国线上调查,疫情期间2月份共收集1230份医务人员有效调查问卷,出现情绪反应27.3%,其中抑郁情绪25.4%,焦虑情绪14.5%;情绪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医务人员特征为初级职称、一线医务人员、一线管理及保障人员和患有基础疾病者。收集到医务人员子女问卷502份,疫情期间出现心理行为反应的子女206人(41%),与无抑郁、焦虑情绪医务人员的子女比较,有抑郁情绪医务人员的子女行为、情绪、生理、认知方面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医务人员及其子女的心理行为需要加以关注,结果发表在《教育生物学杂志》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