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CUA基础学组转化医学学术年会报道
发布日期:2021-12-17 11:55 点击次数:

2021年CUA基础学组转化医学学术年会报道

牛远杰,尚芝群

 

2021年CUA基础学组转化医学学术年会于2021年11月27日在天津召开。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次会议为线上会议。尽管如此,各位泌尿外科学领域的教授与学者仍然积极投入到汇报与讨论工作之中。CUA基础学组组长牛远杰教授致开幕辞,并指出希望新一届的学组成员,尤其是新加入学组的年轻学者,能够“不甘平庸,不负韶华,不忘初心”,带动全国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的进步。韩瑞发教授、徐勇教授也对会议的顺利召开发表致辞。

 

本次会议中,关于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占据了会议的重要地位。首先,来自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李晶教授汇报了基于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基因组与表观遗传学组的总结。李晶教授整体对比了亚洲与欧美人群的前列腺癌基因组、转录组已经表观遗传组学数据,指出FOXA1作为雄激素受体的辅助因子,在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FOXA1的不同突变体,描述了FOXA1在前列腺癌进展不同阶段时所发挥的不同意义。最后针对FOXA1去甲基化酶LSD1的靶向药物揭示了潜在的治疗手段。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温思萌教授为我们带来的LncRNA NEAT1在促进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机制研究的汇报,从热门的表观遗传学修饰m6A出发,细致地探讨了NEAT1这一LncRNA如何将CDK1等激酶招募到特定DNA上并发挥促进转录的作用。此外,来自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任善成教授与来自仁济医院的董柏君教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单细胞测序作为研究的手段:前者从免疫微环境与转录重塑的角度揭示了由于前列腺癌异质性造成的不同类型细胞对肿瘤进展发挥的不同功能,后者则将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细分为三类并展示了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关于前列腺癌的讨论,既有基于大数据的中西人群宏观对比,也不乏见微知著的分子机制研究,且紧扣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的主题,可谓精彩纷呈。

 

另一方面,关于尿路上皮癌与肾癌的研讨,同样引人关注。来自北大人民医院的杜依青教授描绘了在形态正常的人尿路上皮中不同的体细胞克隆扩增。杜教授的研究指出,马兜铃酸在驱动突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尿路上皮癌病因学中的空白,更是为促进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严谨的科学依据。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肖宇教授带来的《KNSTRN激活AKT促进膀胱癌的吉西他滨耐药》,以及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王博教授带来的《PA-MSHA调控免疫微环境和抑制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机制研究》,都使得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受益匪浅。

 

此外,包括无精子症的诊断标志物(秦超教授)、3D生物材料培养模型的研究(杨璐教授)、ciRS-7在肾细胞癌靶向研究(许斌教授)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肾癌影像诊断(陈旭教授)等等研究,都是对各个领域中最为前沿的探索性工作的精华展示。翟炜教授更是结合了个人经历,与我们分享了其在肾癌基础到转化的心路历程。

 

  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本次基础学组会议的内容全面而充实,展现了泌尿外科基础转化研究的新面貌,新发展,新动态。基础研究突出创新性,转化研究突出实用性,大数据研究突出综合性。相信这届CUA基础学组成员们,能够在组长牛远杰教授的带领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期盼,为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再立新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