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第15次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报道
发布日期:2021-12-17 15:39 点击次数:

早诊、精准、综合、全程——CUA第15次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暨2021年中国膀胱癌高峰论坛

2021年9月17日-19日,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第15次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暨2021年中国膀胱癌高峰论坛在穗顺利召开。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次会议聚焦于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诊治,全程紧密围绕“早诊、精准、综合、全程”四大主题,深入探讨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发现在泌尿系统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综合应用,并对最新泌尿系统肿瘤诊治指南作出全方位的解读,推动规范诊疗的不断发展前进,为全民健康战略助力。

9月18日清晨,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膀胱癌联盟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因为受疫情影响,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来之不易,他对现场和线上参会的泌尿外科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能战胜这场疫情。他提到,得益于各位同道的团结协作和不懈努力,CUA和中国膀胱癌联盟佳绩频出,在技术创新、学术建设和指南推广方面成果显著,这次会议也将发布2021版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分享泌尿系统肿瘤前沿知识,这次两会合办,他号召联盟和学会成员能够加强合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致力于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

广东省医学会秘书长李国营教授参加会议并致辞,他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会议工作提出高度赞扬,表示这次会议对新发布指南的解读势必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推动临床诊疗工作的进步。↓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主持。↓

随后进行全国首批膀胱癌规范诊疗示范中心授牌启动仪式。↓

大会发布了2021年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诊疗指导,指南更新也将在本次大会中进一步解读。↓

 

随后大会发布了“白求恩·泌尿肿瘤专项研究基金”项目评审结果,黄健教授和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樊燕荣为来自全国的青年才俊颁发凭证。↓

第一天的会议由“大师论坛”“国际前沿”“名家创新”和专题展示四个部分组成, 根据专题议论主题,分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去留有意”“秀守膀胱”等八个专题版块。

大师论坛——回顾泌尿系统肿瘤诊治现状和未来展望

作为本次大会的首个学术报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黄健教授高屋建瓴地介绍了中国尿路上皮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免疫治疗研究和药物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作为手术和化疗的补充方案,已经进入晚期尿路上皮肿瘤的一线治疗。黄健教授指出我们应该在尿路上皮癌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开展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ADC、放疗结合的新治疗方案临床试验,寻求免疫时代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突破。↓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李宏召教授带来张旭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智慧医学新技术在肾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机器人、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了外科手术操作方案,使针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得以开展,让我们看到计算科学的发展为医疗产业带来的巨大提升。↓

随后两位海外大咖通过线上参会,来自法国的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肿瘤部主席Morgan Roupret介绍了上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管理最新进展,来自美国梅奥临床医学院的黄浩杰教授深入讲解了泌尿系肿瘤免疫治疗的分子机理。

国际前沿——泌尿肿瘤国际新进展

关注与学习国内外泌尿系统肿瘤的最新研究和最新指南,有利于推动国内泌尿外科诊治发展。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叶定伟教授专注于寡转移前列腺癌研究,在大会报告了他们对于寡转移前列腺癌行原发灶根治术或根治性放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谢立平教授分享了对于EAU2021肿瘤新进展的独到见解。↓

 

名家创新——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魏强教授构建了膀胱肿瘤类器官药物筛选平台,探索表观调控因子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齐琳教授介绍激光联合腔镜这一新方法在泌尿系统肿瘤的精准治疗方面的发展。↓

上海长海医院的高旭教授代表前列腺癌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组,对此次大会发布的2021版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中的更新要点做出了细致解读,帮助与会者迅速理解中国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最新理念。↓

NMIBC早期诊断与预防复发

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天歆教授作为中国膀胱癌人工智能的先行者,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中,在大会中分享了他们团队将人工智能用于提高膀胱癌内镜系统诊断准确性的研究。现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手术室里已经搭载了这样的AI诊断系统,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减少了漏诊事件的发生。借助新技术和基础学科的发展,泌尿系统肿瘤诊疗不断推陈出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泌尿外科学者拥抱先进技术的决心和杰出的创造力。

陈海戈教授报告了上海仁济医院通过UBCeq-5尿液无创诊断系统协助诊断膀胱癌的临床研究。上海长海医院许传亮教授分享了影像学评估对于膀胱癌分期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旭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尿液DNA甲基化无创精准诊断膀胱癌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中期报告,通过尿液基因分析诊断膀胱癌,见微知著,该检测方法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应用推广,更因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国际多个顶级会议同行的好评。同为膀胱肿瘤无创检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晋海教授则通过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尿液中VOCs来实现无创诊断。

在“防微杜渐:预防NMIBC复发专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马鑫教授线上表达了对于中危NMIBC术后预防的观点,介绍了中危NMIBC术后首选卡介苗灌注治疗的原因和证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卓炜教授则进一步探讨了NMIBC膀胱灌注治疗策略。↓

前列腺癌的多元治疗

前列腺管理与治疗专题深切体现了大会“综合、精准”的主题,多样化的治疗选择需结合肿瘤特点、患者情况和环境因素共同考虑。在这一专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周利群教授提到了后疫情时代下对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应如何实践,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何立儒教授带来周芳坚教授团队HRR突变应用于前列腺癌诊疗的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薛蔚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永红教授均关注了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分别分享了在新型内分泌时代,面对多样的内分泌治疗药物,mHSPC治疗应如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龚侃教授从循证证据和真实世界数据出发,分析NHT的治疗选择。↓

秀守膀胱-MIBC专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天歆教授介绍了ADC药物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进展与探索,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ADC治疗直接靶向肿瘤细胞,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临床应用令人期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顾朝辉教授回顾了他们团队对于黄健教授提出的“黄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应用和总结。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的牛亦农教授就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问题展开讨论,报告了ERAS全程管理的腹腔镜体腔内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何旺教授总结临床随访结果,介绍了相比于传统术式,原位回肠新膀胱对于患者术后尿控功能的改善。↓

 

“肾”劵在握-肾癌专题

 

肾癌专题议题丰富,从手术方式改进、药物疗效、预后分析、免疫预测等多个方面展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马潞林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对于机器人肾癌合并静脉癌栓切除术的诊治经验和体会。武汉协和医院章小平教授介绍了泌尿生殖肿瘤经皮穿刺及消融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侃教授分享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VHL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武汉同济医院胡志全教授分享了肾癌静脉侵犯的预后因素和生存预测模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通过肾癌免疫浸润图谱动态变化分析肿瘤微环境分子特征和肾癌治疗抵抗的关联。↓

勇往“治”前-前列腺癌专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树栋教授讲述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的发展历程,提出机器人手术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术式。西京医院秦卫军教授团队提出分子影像PSMA-PET/CT可以提高前列腺穿刺的检出率,弥补传统影像引导前列腺穿刺的不足。上海瑞金医院徐丹枫教授介绍了两种新型药物诺倍戈和多菲戈治疗nmCRPC减轻患者药物副作用,开启前列腺癌药物治疗新时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永达教授表达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追求,“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提出寻找OS之外更具有代表性的间接临床指标。↓

华山论道,针锋相对

本次大会设置了四个辩论环节,针对泌尿系统肿瘤学界尚无公论的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关注了初发极高危亚组NMIBC、MIBC新辅助治疗完全缓解后的治疗选择、局部进展性肾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不进行活检直接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否可靠这四个临床热点问题,与会专家参与激烈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中“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尽管因为疫情的关系部分讲者及同道没办法现场进行交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学习探讨的热情。第一日线上观看大会直播学习人次达到了1.7万之多。大会上高质量高水平的报告、新颖的观点、精彩热烈的讨论,让会场观众和观看直播的医生同道都受益匪浅。

第二日精彩继续,手术演示采取“线下手术演示+线上互动点评“的模式,共有11位名家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家医院登台献技。在线观看多达十六万人次,再创新高,观众的热烈反响正说明了手术的精彩绝伦。

手术演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会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领衔逸仙泌尿团队拉开手术演示的华丽帷幕,首先带来“招牌术式“——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W型回肠新膀胱术。作为我国微创泌尿外科的先行者和领路人,黄健教授的手术技艺已登峰造极,不到一个半小时完成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膀胱切除,十余分钟完成腹腔外回肠新膀胱的构建;与此同时,他还不忘与线上同道积极互动,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手术经验,尽显大家之成。↓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黄健教授的得意门生现如今都成为了业界翘楚,上午的孙逸仙纪念医院会场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林天歆教授带来“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精细的解剖和精彩的解说博得线上同道的阵阵喝彩,大家纷纷表示有所收获;许可慰教授带来“HAWK电子膀胱肾盂内窥镜(鹰眼)取石术”,整个过程游刃有余,最终水落“石“出,相当精彩;江春教授带来“铥钬激光一体膀胱肿瘤剜除术”,他介绍了铥钬一体激光在治疗膀胱肿瘤的独到优势,在线同道都按耐不住跃跃欲试;逸仙泌尿的青年才俊何旺教授带来“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扎实的手术操作功力让青年同道不由得竖起拇指,真是人才辈出!↓

手术演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会场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远道而来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潞林教授化身“拆弹专家”,带来精彩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演示,面对复杂的解剖结构,马教授沉着应对,仔细剖离,最终拆“弹”成功,整个过程术野清晰,出血量少,在线同道无不叹为观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俊星教授连续带来“铥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和“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陈教授娴熟的手术技艺和细节之处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实在是青年医生学习的榜样。↓

手术演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会场

镜头转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会场。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磊教授带来“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机械臂在李教授的操纵下宛如出水蛟龙,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引来一片叫好。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谭万龙教授先后带来“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面对主持嘉宾和线上同道的热情提问,谭教授全程一问一答,娓娓道来,尽显名家风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永达教授带来“优路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教科书般的操作下手术转瞬即成,令人惊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杜跃军博士带来“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他充分发挥3D腹腔镜的优势,手术轻松解决。↓

与此同时,在论文精选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代表分享了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综合治疗、术后快速康复和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群英荟萃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本次大会的主题“早诊、精准、综合、全程”。

至此,经过了为期两天的大师论道、学术争鸣,CUA第15次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暨2021年中国膀胱癌高峰论坛完满地落下了帷幕。相信在广大泌尿外科同道团结协作下,定能开创出中国泌尿外科事业更加光明的未来! 

更新于 09-2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